社群行銷(Community Marketing)是行銷4.0時代的主軸,也是現在讓很多人困惑的主題,因為大家都已經習慣大數據清楚反饋的數字化績效,Kotler 大師卻要我們把人文與科技相結合,這是什麼意思?或許你可以參考,我們這兩年在奢侈腕錶品牌經營社群的成果:(點我:快速查看結論)

2020年初開始,我們根據自己的興趣,開始了一項社群俱樂部操作的實驗。我們鎖定了機械腕錶、奢侈品牌(Luxury Brand)的擁有者(顧客)與愛好者(潛在顧客),在社交軟體成立封閉型的聊天室與討論區,並舉辦線下活動,以此來嘗試在非侵入性的環境下,運作同好社群(Community of Interest)的可能性。
雖然在此前,我們的團隊沒有接觸過鐘錶品牌和奢侈品牌,甚至還在2021年五月份碰到台灣的疫情爆發,但在計劃開始兩年後,我們還是收穫了驚人的心得與成果。
當初恰逢 LINE 推出新功能,所以這次計畫是從「LINE社群」開始著手。一開始經營 LINE社群,成員人數的成長緩慢,但聊天室的熱度一直保持熱絡,幾位來自其他社交平台的 KOL 加入後,更是吸引了至今都最為活躍的核心成員加入。
成果一:180+人LINE社群,單日聊天則數最高峰1000+,平均200+。
LINE社群的成果,源於我們早期的策略目標「保持社群品質」,因為普遍的數位行銷(Digital Marketing)操作,受限於人們在現實中對大數據的期待,通常十分強調數字化的經營效果。但是...
社群行銷的操作目標,是建立品牌與顧客次文化的弱連結,透過人際連結與社群衍生物,創造品牌獨特的主場優勢。
所以我們十分謹慎看待數位社群的特色,一方面要避免忽略社群的品質,一方面還是得提煉出可視化的指標,未來才有可能將這次的操作手法,真正提供給客戶。
我們的經營策略讓「腕上時光~錶友群」,雖不是同類型社群中人數最多的團體,卻是被成員認可的最高品質 LINE社群。這使我們的成員十分樂於在社群內分享知識,許多人自發的製作選購意見圖、產品開箱文、錶款歷史等分享,這些知識共享(Knowledge Sharing)的氛圍,不僅讓這個社群更加吸引人,成員凝聚力(黏著度)更高,也在自然中形成社群次文化。在社群中他們親切的稱呼自己是「腕時」成員。
成果二:社群成員願意進行知識共享,並且共創社群次文化。
我們為此所做的努力,除了要時常關心使用者的心態、修繕社群規章、宣導社群精神,也要時常豐富社群內涵、完成對社群承諾的行動。這些過程也讓我們深刻感受,經營社群必須要非常願意與成員分享權力,並且經營者要願意配合成員的偏好,改變經營策略,不能讓過程機械化。

我們也嘗試舉辦線下活動,例如「錶聚(Get-together, GTG)」。GTG 是存在於許多收藏文化的同好聚會方式,但由於收藏家大多十分保護自己的愛好,或十分在意知識門檻,因此這種聚會通常是在現實人脈的基礎上進行邀請。
不過我們在這兩年,舉辦了近十次的錶聚(4場線下活動、1場線上活動、2場非官方活動),而且參與者都很吻合我們的期待,是腕錶品牌的核心消費族群。別忘了在這之前,大家都只是網路社群上的網友!但因為對社群品質的堅持,我們打破了網路的匿名屏障,順利找到正確的凝聚對象。
成果三:打破螢幕後的屏障,舉辦4場實體活動,每次都有10-20人出席。
除了我們主動舉辦的官方活動,社群內有多位來自同一座城市的成員,他們在節假日返鄉時,自行發起了2次非官方活動,這真是讓我們驚喜!除此之外,因著社群而認識的成員,在下班、週末時間的相聚更是數不勝數,社群上經常看到大家分享合照,成員間互動就像在陪伴彼此的人生歷程。
成果四:社群成員展現很高的忠誠度與現實凝聚力。
我們也因此發現,若只是成立一個牽起線上人際網路的社群,不足以對現實產生影響力,就不能為品牌展現主場優勢。所以如何促成社群次文化自發有機,是社群經營的重要課題。(延伸閱讀:哈佛商業評論文章)

2021年9月,台灣的疫情爆發還未消停,我們和來自奧地利的腕錶電商團隊「Tidlos Craft 德洛士」合作,該團隊致力於媒合歐洲與東亞的腕錶品牌與社群,我們共同邀請了百年瑞士腕錶品牌「Titoni」,在三級警戒期間舉辦了線上錶聚。
活動中我們請品牌創始家族成員 Marc Schluep 先生,透過視訊為社群成員在線導覽參觀瑞士錶廠,並請品牌總設計師介紹 Titoni 新產品的設計過程。活動最後,腕上時光管理團隊與 Marc 先生,Titoni台灣區總代理瑞德利國際負責人 Danny Yen 先生,Youtuber HenryLin 一起以20分鐘的在線座談會,結束當日的線上錶聚。
成果五:和國際品牌合作舉辦社群活動。
之後我們也同致力於環境保護的瑞士腕錶品牌「Oris」合作,在最近一次錶聚,邀請品牌行銷負責人 Denise 來到活動,與成員分享最新發表的錶款產品。這些合作的成果不僅證實了我們的社群經營成績,也證實了非侵入性環境的行銷操作,確實可以搭起品牌與顧客的橋樑。

案例總結:對於社群行銷的價值,可以先想想,你是否認同我們正處在「賦予消費者權力」的時代?雖然消費者賦權已經不算嶄新的概念,但許多人仍然對這個詞彙一支半解,許多的品牌策略也沒有做到真正的消費者賦權。
大家通常以為產品客製化就等於消費者賦權,卻在推廣策略依然保持傳統廣告的思維。其實透過本篇的案例分享就可以發現,「腕上時光」的成功和社群成員的主動,有千絲萬縷的關聯。
社群操作員的價值,不是想著讓顧客上鉤,而是讓顧客自在表達需求,再用心提供服務,這就是最好的社群操作。
腕上時光的經營仍在繼續,我們之後又陸續創建了 Facebook社團、Instagram Lifestyle Sharing Album。這兩年的同好社群操作實驗,我們沒有帶著任何預期目標,並且完全沒有產業內的人脈與資源,就完成了以下成果:
1.在 LINE社群、Facebook社團,累積超過 700+ 成員。 |
2.塑造成功的社群次文化(腕時生活),包含知識共享與現實凝聚力的機制。 |
3.兩年內共舉辦 4 場10-20人的線下活動,以及 2 次成員自發性非官方活動。 |
4.與國際品牌( Titoni, Oris )舉辦合作活動。 |
如同前文所說,我們十分謹慎看待社群經營,除了沒有忽略社群品質,我們也提煉出可視化的成果。希望可以藉此說服你,是時候開始社群行銷,讓自己的品牌真正與消費者共創品牌價值!
想知道更多社群行銷(Community Marketing)的方法和可能性,歡迎聯絡:guangtoto@gmail.com
光光圖像創意總監

Comments